珠江边曾常见他伴着晚风与朋友小聚,凌晨的宵夜摊总有他的身影配资公司开户,如今,他的世界只剩奶瓶消毒的嗡鸣与宝宝的哭闹声,冲奶的动作练得比流水线还熟练。
他是勤姐的老公,也是大家口中的李哥,一位广东三胎奶爸,因妻子三胎生下三胞胎男孩,从“夜生活达人”变成了“全职育儿员”。
一句“别说出轨,出门都难”的调侃,道尽了他的日常。
视频画面
从“珠江夜归人”到“奶瓶守护者”,李哥的生活大反转勤姐在社交账号发布的视频里,李哥的日常场景格外戳人,他两手抱着三个几个月大的男宝,挨个放到客厅的垫子上,看着宝宝们满地乱爬,眼神里满是无奈却藏着温柔。
为了区分模样几乎一样的三胞胎,他特意准备了红黄蓝三色头巾,每次喂奶、换尿布前,都会先核对头巾颜色,避免出错。
展开剩余87%放在两年前,李哥还是朋友圈里的“潇洒哥”周末能从珠江边的清吧待到凌晨两点,朋友约宵夜从不迟到。
李哥一家
如今,朋友发的宵夜定位下,他的回复永远只有一句“在洗奶瓶”,配图要么是满地的玩具车与尿不湿,要么是三个宝宝挤在婴儿床里哭闹的画面。
李哥说,现在别说出门,连单独待十分钟都难,有次他想趁宝宝们睡着洗个澡,刚涂好沐浴露就听到哭声,只能裹着浴巾冲出来,最后抱着宝宝、披着湿浴巾哄了半小时。
从“说走就走”到“寸步难行”,李哥的生活反转,不是个例,而是广东许多多孩家庭的真实写照,而这份“难”,只是他多娃生活的起点。
视频画面
连轴转的24小时李哥的一天,从清晨六点的“喂奶闹钟”开始。
他熟练地从消毒柜里拿出三个奶瓶,按比例冲好奶粉,再用三色头巾裹好宝宝,挨个喂奶,这个过程至少要40分钟,期间还得应对一胎、二胎两个女儿的起床气,帮她们穿衣服、梳辫子。
七点半,他送两个女儿上学,回来后又要给三胞胎换尿布、做被动操,上午十点,他会把三个宝宝抱到阳台晒太阳补钙。
一个多月下来,他的皮肤晒成了古铜色,朋友开玩笑说“以为你去海边度假了”。
中午十二点,喂第二顿奶后,他要哄三胞胎入睡,趁这个间隙匆匆扒几口饭,下午两点,宝宝们醒了,又是陪玩、换尿布、喂水的循环。
视频画面
傍晚五点,接两个女儿放学,回家后要同时应对“大的写作业、小的要抱抱”的混乱,直到晚上八点,才开始给三胞胎喂睡前奶、哄睡。
等三个小的睡熟,已经是晚上十点,李哥还要收拾客厅、消毒奶瓶、准备第二天的奶粉,忙完往往超过十一点。
这样的节奏,他已经坚持了半年,没睡过一个整觉,体重降了10斤,头发也冒出了几根白丝。
而这份连轴转的日常里,除了他自己的韧性,政策带来的喘息也不可或缺。
视频画面
补贴与福利落地,却难抵养娃成本的现实“一年能领一万多补贴,听着像‘万元户’,其实刚够买几罐奶粉。”
这是广东省2025年实施的三孩家庭福利政策,生育三孩及以上的家庭,每月每孩发放300元育儿补贴,三胞胎家庭一年能领10800元。
这笔钱每月按时到账,成了他给宝宝买奶粉的“固定资金”。
但养娃成本远不止这些,李哥算过一笔账,三个宝宝每月喝奶粉要6罐,每罐300元,合计1800元,尿不湿每天15片,每月450片,花费约500元。
养一个孩子要花多少钱
加上辅食、婴儿用品、体检等费用,每月至少2000元,补贴900元,连奶粉钱的一半都不够。
不过,政策带来的便利不止补贴,妻子怀三胞胎时,享受了“产检全免”福利,从建档到生产,所有产检费用由医保全额报销,光这一项就省下近2万元。
孩子出生后,社区主动联系他,告知可优先申请公立托育机构名额,等宝宝满1岁送托育,也能轻松点。
托育机构
可政策仍有“覆盖不到”的地方,李哥的父亲原本想申请“父亲育儿假”帮他带娃,却被公司拒绝,公司说政策针对新生儿父亲,祖辈不算。
无奈之下,他只能请岳母来搭把手,但岳母年纪大了,大部分活儿还是他自己扛,政策的暖意显而易见,但“养娃成本高、家庭支持少”的现实,仍让他倍感压力。
好在,社区的“抱团取暖”,成了他另一份依靠。
老人带娃
第社区互助+夫妻同心,李哥的“软实力”后盾李哥曾在视频中提到过,他有加过一个“互助群”,群是去年成立的,从最初5人发展到120多人,都是广东本地的多孩家长。
群里的“互助规则”很简单,多余的奶粉、尿不湿、宝宝衣物可“共享”,有事需要帮忙看娃也能求助。
有次岳母生病,李哥一个人带五个娃忙不过来,在群里喊了一声,两位奶爸带着自家孩子过来帮忙,他们陪大女儿写作业,让李哥专心哄小的。
共享育儿
这种“共享育儿”模式在广东越来越普遍,根据南方都市报报道,广州超50个社区成立“奶爸互助群”,部分社区还定期组织“奶爸沙龙”,邀请儿科医生、育儿专家分享经验。
李哥所在的社区也有“共享玩具角”,家长捐出闲置玩具,供孩子们免费玩耍,既省开支,又丰富了孩子的童年。
这份来自社区与家庭的温暖,成了他疲惫生活里的“光”,而这份“光”的背后,是他对孩子、对家庭最深的爱。
共享育儿
结语有人说“生三胎需要勇气”,可这份勇气从来不是凭空而来,它来自政策的“梯子”,让多孩家庭少些经济压力,来自社区的“援手”,让他们少了些孤独。
如今的李哥,依旧每天围着五个孩子转,却比最初多了份坚定,他知道,现在的忙碌,会变成孩子们长大后“爸爸陪我长大”的回忆。
当政策更完善、社区更温暖、家庭更同心,或许会有更多父母愿意迈出“生三胎”的脚步,让“别说出轨,出门都难”的调侃,变成“虽然忙,却很幸福”的坦然。
这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期待,更是整个社会对“多孩友好”未来的向往。
信息来源:勤姐个人视频账号信源截图
发布于:河南省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